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 环境影响评价与实习(施佩)

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与实习

学院

生物与环境学院

负责人

施佩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环境类本科专业

微课章节名称

1.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2.工程分析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内容(2)工程分析方法

(二)知识点2: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1)核查表法;(2)矩阵法;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围绕我校“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本课程培养目标为:课程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战略,在教学中形成“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融合”的教学内容,以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其思政内涵及功能,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环评案例分析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按照“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 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知识点1(工程分析)的课程思政目标:(1)加强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2)养成遵纪守法、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2.针对知识点2(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课程思政目标:(1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核查表法(2)矩阵法

教学案例:1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前任务:让每位同学选取身边某个污染型企业如化工、电力、印染、垃圾填埋场等为案例,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识别,完成moodle平台上发布的主题讨论:在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用了什么方法分析环境影响?认为对环境影响的识别是否全面?在moodle讨论区发言。(2)汇总学生在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展示运用核查清单法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识别案例分析。核查表法是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课后提出思考:环境影响识别结论指导环境预测评价,影响评价结论与实际项目运行对环境真正影响之间有何差距?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教学延伸:由视频案例:聚焦三农——《被污染的河水》提出项目真正投产运行后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以“污染事件”做为反面案例,运用逆向思维,站在更高的视角认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深度剖析污染事件,用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反面教材为学生敲响警钟;同时拓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节若存在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帮助学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

教学总结: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讨论”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提示学生寻找自己身边较为污染型企业,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以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为线索,启发学生运用清单法进行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使学生明白识别环境影响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了解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途径及污染源等。通过分析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视频观看中引导学生从环保法律法规、企业环境责任、环境污染代价、环境管理监督的漏洞、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担当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污染事件”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了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让他们用更高的视角解读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强化了学生作为未来环保者的责任与担当。

(二)针对知识点2(工程分析)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工程分析内容(2)工程分析方法

教学案例:环评中要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切实和准确的评价,必须全面辨识出建设项目中的工程活动究竟对哪些环境要素产生哪些影响,筛选确定其中有重要意义的受影响因子作为下一步预测和评价的重点,这些都离不开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污染型建设项目主要以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或声环境的影响为主,其工程分析是以对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污染源及其源强。以某园区的“年产 500 吨金属制品生产线技改项目”为例进行工程分析,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工程分析内容,掌握工程分析方法。通过与工程分析工作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的解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人须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环保信念,增加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认识到工程分析对于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教学延伸:1)搜索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环保事件,对事件根据教学中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总结,在雨课堂平台和moodle平台中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总结: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精讲互动+课后拓展强化”三维立体化教学结构,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本身,更懂得如何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并运用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渗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从中领悟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课前:分层自学,补齐短板(线上):根据学习平台发布的学习任务,对专业知识自主学习,具备必须的“概念和理论”。通过平台讨论板块和测试评价预习效果,提交学习困惑。教师初步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后续在课堂中针对集中性问题的拓展提供时间,使思政元素能够有效贯穿课堂。

课中:集中导学,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线下):以案例引出问题和目标(案例是预习反馈的疑难点或是实际应用);以问题引出解决方法(教师刺激回顾,启发式讲授,学生主动思考),以解决方法形成基本概念和原理(升华归纳普适性原理);以原理指导问题解决(讨论解决更具挑战性的新问题)。实施过程以问题为线,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融合,形成解决策略。授课全程以雨课堂为辅助,组织课堂实时评测、抢答、作业提交等活动。

课后:自选强学,拓展延伸(线上+线下):选做基础作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或挑战作业(“化学为用”阐述知识点应用或相关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培养探究能力;“挑错检漏”给教材和教辅资料找错或检查漏洞,培养批判思维)。必做应用练习(知识梳理以及应用问题解决练习),进行多形式的互动讨论。

五、特色及创新(300字左右)

(一)课程特色

基于“课程思政”及“双碳”理念协同促进教学改革的视角,挖掘各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落实到了专业教学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在加深学生对专业能力与知识理解的同时,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及责任等要求,提高大学生适应日后岗位的能力。

(二)改革创新点

1)教学内容创新: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形势下,认真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单元,积极总结所承担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力争使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搭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精讲互动+课后拓展强化”三维立体化教学结构,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创造,不断提升创新、分析、评价等能力,最终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4-06-26被阅览数:10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