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环境影响评价与实习(施佩)

《环境影响评价与实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生物与环境学院

施佩


一、课程概括

本课程为环境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围绕企事业单位所需的环评人才,兼顾部分学生深造的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设计方式,以工程实际案例为背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合应用、突出重点,开展教学内容。聚焦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及国家不断更新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环评政策,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应用环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环评问题的能力,掌握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的基本技能。在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领悟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和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新进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噪声、生态环境及风险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方法以及相关环境影响预测基本模型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深入思考、讨论、分析项目案例,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环境中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的基本能力;自我学习、合作学习、领导、组织和沟通能力、发散式的思维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

(三)价值目标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知行合一,具有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遵纪守法、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强烈的新一代环保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思政元素

(一)新一代环保人的爱国、敬业、严谨、诚信、奉献等精神;

(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四、设计思路

1)理论课程

利用“雨课堂”、moodle等智慧助力,构建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立体化教学实施方案,实现“学生主动、教师引导、实时反馈、有的放矢”。

课前知识传递: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将相关的素材推送到线上平台,在线答疑解惑并追踪学生学习进度,通过在线测学总结学生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根据反馈做好学情分析,以动态调整其授课方案和策略,有的放矢地安排调整教学内容。

课堂知识内化: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讨论”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提示学生寻找自己身边较为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引出知识点。教学过程按“问题导入、确定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课堂总结以及延伸学习”进行。授课环节以手机APP、雨课堂等工具为辅助,组织课堂实时评测、抢答等活动。

课后知识提升:布置线上线下作业,及时批改作业,采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同时通过推送不同类型的相关工程项目环评报告文件供学生拓展思维和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训环节

实践阶段的课程设计与理论课程同步开展,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期间邀请校外环评专家进行环评行业现状、发展及对环评人才的需求与要求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编制的环评报告进行点评,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为学生搭建实习桥梁。为学生培养提高便捷的实习基地,也为企业“量身定做”输送优秀人才。

五、实施案例

案例1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课程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①核查表法,②矩阵法。

1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前任务:让每位同学选取身边某个污染型企业如化工、电力、印染、垃圾填埋场等为案例,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识别,完成moodle平台上发布的主题讨论:在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用了什么方法分析环境影响?认为对环境影响的识别是否全面?在moodle讨论区发言。(2)汇总学生在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展示运用核查清单法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识别案例分析。核查表法是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如何保证环境影响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课后提出思考:环境影响识别结论指导环境预测评价,影响评价结论与实际项目运行对环境真正影响之间有何差距?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教学延伸:由视频案例:聚焦三农——《被污染的河水》提出项目真正投产运行后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以“污染事件”做为反面案例,运用逆向思维,站在更高的视角认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通过观看视频案例,深度剖析污染事件,用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反面教材为学生敲响警钟;同时拓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节若存在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帮助学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

教学总结:采用“自主探究+启发+讨论”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提示学生寻找自己身边较为污染型企业,根据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引出本讲知识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以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为线索,启发学生运用清单法进行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使学生明白识别环境影响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了解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排放途径及污染源等。通过分析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视频观看中引导学生从环保法律法规、企业环境责任、环境污染代价、环境管理监督的漏洞、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担当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污染事件”进行深度思考,提高了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让他们用更高的视角解读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环保者的责任与担当。

案例2工程分析

课程知识点:工程分析:①工程分析内容,②工程分析方法。

环评中要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切实和准确的评价,必须全面辨识出建设项目中的工程活动究竟对哪些环境要素产生哪些影响,筛选确定其中有重要意义的受影响因子作为下一步预测和评价的重点,这些都离不开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污染型建设项目主要以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或声环境的影响为主,其工程分析是以对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污染源及其源强。以某园区的“年产 500 吨金属制品生产线技改项目”为例进行工程分析,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工程分析内容,掌握工程分析方法。通过与工程分析工作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的解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人须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环保信念,增加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认识到工程分析对于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教学延伸:1)搜索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环保事件,对事件根据教学中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总结,在雨课堂平台和moodle平台中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总结: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精讲互动+课后拓展强化”三维立体化教学结构,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本身,更懂得如何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并运用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渗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从中领悟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特色及创新

(一)课程特色

基于“课程思政”及“双碳”理念协同促进教学改革的视角,根据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实践和创新合为一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凭借独有优势,融合课程思政,各教学内容中开发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落实到了专业教学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在加深学生对专业能力与知识理解的同时,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及责任等要求,提高大学生适应日后岗位的能力。

(二)改革创新点

1)教学内容创新: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形势下,认真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单元,积极总结所承担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力争使其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教学模式创新: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搭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精讲互动+课后拓展强化”三维立体化教学结构,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本身,更懂得如何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高阶思维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创造,不断提升创新、分析、评价等能力,最终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七、教学效果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此课程设计原则的指引下,每次课前布置预习任务,通过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课中对课前预习的总结与反馈,边总结边引导边引入知识点,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思路,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和谐;在线测试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下一步教学方法进度;课堂总结部分,对教学进行归纳和提升,再次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课外的自学、拓展与提高。通过思政元素在课中以及课后作业中的有机融入,领悟理论知识背后的艰苦研究以及科学家的爱国、敬业、严谨、诚信、奉献等精神,增强家国情怀,树立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并逐步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心。




发布时间:2024-06-26被阅览数:10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