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翻于“时”,寓译于“思”《商务笔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于“时”,于“思”

商务笔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外语学院

王金贵


一、课程概括

商务笔译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模块限修课程。要求学生运用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进行商务文本的英汉双向翻译。通过翻译实践,学会灵活处理不同类型的翻译文本,为从事管理类、经济类、外贸类外语类涉外经济活动奠定一定的商务英语翻译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以及商务基本商务交际和翻译操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国际商务背景下商务翻译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从事涉外经济活动奠定商务英语翻译基础。

(二)能力目标

了解语言学基本概念,掌握翻译的基理论和翻译方法,具有相应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体现在:培养学生英汉双语的表达能力,熟悉一般商务场合双语的习惯用语,掌握商务文本翻译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价值目标

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支撑和满足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第一项要求:“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成长、成才、成人的育人目标

三、思政元素

总体来说,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包括:1. 结合翻译案例,让学生了解翻译立场对译文的重要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2. 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译者的责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结合浙江企业宣传翻译案例,让学生感受浙江企业家精神责任与情怀。

四、设计思路

在课程思政体系下,《商务笔译》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在具体教学单元进行思政育人,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共同发展,达到提高学生翻译技能、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目标

  1. 跨文化认知的培育:《商务笔译》课程内容包含中外商务通识、中外文化跨文化交流等这些内容贴近商务活动情境,传递跨文化的商务理念。在翻译中通过剖析英汉文本所传达的文化,解析东西方文化共性和特性,利用翻译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及新时代的价值理念能够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形成正能量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爱国主义情怀。

  2.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升: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包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此背景下,为了把德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商务笔译》日常教学之中,通过重设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重构授课模式等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翻译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3. 思政元素的渗透: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手段的应用,做到思想融入、行动融合、方式融通、资源融汇。线上线下合作教学,如线下合作查阅平行文本,合作翻译,合作订正,合作制作PPT、合作课上展示分享等,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思政知识碎片化学习和自我教育

五、实施案例

案例1优秀翻译家的思政品质

通过介绍优秀翻译家的思政品质及其翻译行为,激发学生对思政教的兴趣如鲁迅、林语堂等中国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坚守中华文化的翻译立场、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汉学家,如葛浩文、蓝诗玲等目标语文化的翻译模式。通过中外翻译家案例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翻译案例中自我认知翻译立场的重要性,中国优秀翻译家身上汲取思政教育力量,培养正确的理想道德观念。

案例2翻译中的伦理问题

商务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翻译伦理问题,如保密、诚信及翻译主体之间关系等。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如合同翻译,商务信函翻译,让学面这些伦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翻译涉及商业机密的商务合同时,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翻译的准确性和保密要求。在此类翻译案例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翻译伦理的认识,自觉维护和恪守翻译伦理

案例3翻译与文化传播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通过引入一些涉及文化差异的案例,如广告翻译,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思考如何在翻译中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例如,一篇英语国家的广告在翻译成中文时,如何保持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让中国读者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作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案例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开放包容的翻译品质。

六、特色及创新

(一)中西思想融入。商务笔译》课程思政的实施,体现翻译教学人文特色,充分挖掘新时代思政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和中国文化品德教育。中西文化模式不同直接造成中西商务习惯的差异。因此本课程运用翻译的全球化德育资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要素融入课堂,结合翻译内容和互联网资源,塑造学生人生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融通。重新设计商务笔译》课程评价指标,将“德育素质”评纳入最终考核中,考核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本课程获得文化差异认同;明确过度的民族优越感或民族中心主义可能造成的跨文化翻译障碍等。课程思政作为独立评价板块主要体现在学生的presentation翻译实践的评价同时,将课前任务、课堂活动、课后作业、评价标准均融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自发主动地融合思政内容于各项任务,将英汉两种语言、翻译能力和个人思政素养综合融入于考核结果。

三)学生学习行动融合。思政教育融课堂的方式之一是合作翻译。根据不同翻译主题布置相应的翻译任务课前小组讨论,明确翻译立场,课中展示与讨论,课后小组翻译订正,有意识地提升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七、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备受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认同和家国情怀教育是时代之需,寓于“时”、寓于“思”是商务笔译》课程教学的目标。

在立体多维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中,《商务笔译》课程思政教学达到了以中国文化立场、以时代为参照,培养学生在翻译中理性判断,辩证思考,扎根家国,胸怀国际助力学生将来的翻译能够诚信公正,恪守规范,自洁自律,追求卓越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一体的育人目标







发布时间:2024-06-26被阅览数:10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