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鲜活的抗疫案例中感悟责任与担当——浙江万里学院第一堂线上思政大课

发布者:陈宇恺发布时间:2022-04-21浏览次数:10

4月18日上午10:30,一堂“‘万’众一心,抗疫有我” 思政大课,开启了钱湖校区疫情突发后的线上教学第一课。全校师生及校友、家长等共5.6万多人在线收看,其中16730名师生通过雨课堂观看,学生实时收看率77.69%(部分学生志愿者因抗疫工作需要不能实时收看,部分转运学生收看回放),基础学院实时收看率98.63%,教师实时收看率55.23%(部分教师因抗疫工作需要不能实时收看);后勤员工、校友、家长等39691名通过腾讯直播观看。

4月12日学校突发疫情,全校进入“战时”状态,全体师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从决策部署到执行落实,从组织领导到志愿服务,构筑起抗疫的“万里”长城。集团和学校领导紧急部署指导,教学专班全力策划保障,给学生献上了一堂极具教育意义的“抗疫思政大课”——校长应敏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四位教师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从“抗疫有路:经验与挑战、抗疫有方:速度与力度、抗疫有毅:反思与成长、抗疫有我:责任与担当”四个主题,以鲜活真实的案例,让广大师生从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行,弘扬抗疫精神,践行责任担当!50分钟的思政大课让师生们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学生通过问卷、感想、留言等形式,表达了感谢、感动与感想。他们从授课中了解到诸多抗疫背后的不易,理解了“万”众一心的真正含义。响应应敏校长的三点希望——“坚定必胜信心、心怀感恩之心、保持平常心”,用青春的澎湃和热烈、责任与担当,向社会传递不辜负“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期望。

 

学生们被一句话、一组数据、一个画面所感动,这都是这场疫情所给予我们的财富:

今天星星很少,但有万里的光,可照亮每一个有需要的角落。——“这光是使命之光,是希望之光,是平安之光,是燎原之光。记载着每一份使命与担当,每一次奋进的号角,每一个辛劳的背影……它照亮每一位万里人的心!”1小时实现120辆转运大巴车集结、3小时完成11000名核酸检测(9.4秒/人)——“万里速度、万里力量让我们很安心,我们永远可以相信万里!所有医务人员、老师同学们辛苦了!”日常与非常、身体与心灵、自由与自律——“不因为疫情而中断学习,调整因疫情而打乱的生活状态,克服当下的困难,自律自省,这是我在这次疫情中的成长。”

 


人生之路中不能缺少的是大写的“大家”情怀——“这次同呼吸共命运的抗疫战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抱怨、没有不满,互帮互助,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更爱我的同学和学校了。通过这次疫情,我感受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了学校的高效,感受到了老师们和领导们对我们的深切关怀,感受到了那些积极参加志愿者学生的勇于奉献。在今天的第一课中,我感受到了独属于万里的温暖,这种爱是藏在细节里的。老师们安慰我们的内心,鼓励我们勇敢面对疫情的来临,同时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在校外隔离时也能生活得很好。十分感谢万里这个大家庭!”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是我学习本次思政大课最大的感受。作为一名万里人,自学校静态管理以来,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政府的严谨与负责。我们为“万里速度”“万里精神”而骄傲!“我们定将谨遵应校长的殷殷嘱托,坚定必胜之心、心怀感恩之心、保持平常之心。此次疫情,不仅仅是一场大考,更是对我们的一次历练,只有经得起历练,耐得住考核,我们才能真正的成长。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做到在感恩中前行,在历练中成长,在成长中突破,齐心协力肩负青春责任。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各学院的教师们对学校应对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点赞,四位教师高质量的授课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教师们表示要加强备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教态仪态上提升,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

 



“思政大课将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学校的应对举措以及身边真实的抗疫人物和故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教材,令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疫情防控这场战疫中,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师生的积极行动,增强了全校师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万”众一心,终将胜利“这是一堂有哲学深度、有情感温度、有实践力度的思政大课,在抗疫的关键时期起到了凝聚共识的作用。“马院老师讲课的整体水平很高,能够把新鲜的抗疫政策与疫情中的感人故事结合起来,声情并茂,很受启发。“肖意贞老师,总结系统,有理论深度,有思想高度;俞跃老师能把哲学、传统国学和抗疫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了深度;孙叶飞老师,从容大气,主持流畅。“今天思政第一课是一堂非常精彩的线上教学示范课,今后我们专业老师们的每一堂网课将以此为标杆,从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生动感人、准备充分方面努力提高。